数字化破解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难题 环球快看点

6月2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中小微企业日”。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且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供应链金融的突出特征是以供应链事件为驱动,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快速响应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基于事件驱动而非“身份驱动”,能够帮助企业获得传统银行不能批准的贸易融资和流动资金,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释放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商业银行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进而缓解困扰中小微企业多年的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老难题,释放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

我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许多实质性的成绩,但是传统供应链采购、物流、库存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无法形成信息共享,无法清楚明了地了解客户真实需求,金融机构也不能满足供应链上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传统供应链主要面临如下弊端与挑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是中小微企业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智慧化程度低。供应链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投入,大型企业有充足的资源实现供应链智慧化转型,但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资金链脆弱、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基础薄弱、转型升级困难等现实问题。整体而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均有待提高。

二是各方加速布局供应链金融,但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尚未形成。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需要多方协作的融资模式,不少大企业正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但现阶段主流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多层级、断链、用户响应滞后、库存分散、多渠道履约与交付等诸多问题,相关方共同构成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尚未形成,依然依赖核心企业提供信息支持。

三是核心企业积极性有待提升。一方面,运营情况良好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掌握了供应链上的关键技术,在交易谈判、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核心企业为避免承担风险与责任,不愿意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进行确权或担保;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贷款质量管控要求的考虑,融资风险管理一般要穿透到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则由于保护商业机密等原因,不愿对银行机构公开经营信息。如何设计合适的机制或者隐私技术安排,对核心企业参与形成合理激励,是我国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四流”合一难,导致有效风控很难实现。目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ABCDI)五大技术,用于供应链金融不同流程从而提升风控效能,但不同技术的落地仍有差异,使得供应链金融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四流”合一并未真正形成。

依托数字化与金融科技浪潮中的先进数字技术和海量数据积累,金融机构可以在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解决当前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具体而言:

一是金融机构通过服务与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构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与内外部数据结合,利用数据流、资金流的闭环管理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识别和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让供应链金融赋能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另一方面,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

二是完善科技基础设施与信息平台建设,为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准备条件。鼓励在业务拓展、风险审查和系统建设等方面综合运用ABCDI五大技术,鼓励供应链金融向金融科技时代更高阶段迈进,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金融科技在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升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系统性、全局性。与此同时,政府可以牵头建设信息平台,以促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企业、核心企业与中小微企业间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地减少银行、企业获取交易数据与信息的成本,提高链上各方参与意愿与积极性。

三是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银行应积极开发体系化、全场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推进供应链融资“线上化”管理,探索以线上为主开展贷款“三查”工作。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对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有条件的银行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和大数据信息建模,对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线上审批。

以上为犀牛之星转载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