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咸鱼翻身”?东方证券:产业链去库存基本结束,行业盈利拐点将至 全球微动态
最近,新能源汽车板块从低点反弹,连续多日震荡上行。
对于本轮反弹,一方面,消息面上有多重利好: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4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55.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2.3%;国常会发声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对国六b排放标准切换进行明确,并对大部分车型给予过渡期,市场认为此举有助于缓解价格战,使车市恢复正常化。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证券分析师卢日鑫等人在5月15日的报告《去库存基本结束,行业景气度将迎反转》中指出,我国电动车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长期趋势没有改变;随着产业链去库存基本结束,行业盈利拐点将至。同时,各环节盈利分化,头部企业竞争将显现优势。
(资料图)
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东方证券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今行业主要驱动力转为产品内在竞争力,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同时海外机会显现:
国内电动车市场经历了2014-2017年的初创期、2018-2020年的徘徊调整期和 2020年下半年至今的高速增长期,行业主要驱动力从补贴转为产品内在竞争力,截至2023年4月渗透率已超29%。2022年欧洲/美国市场共销售259.2万/89.7万辆电动车,渗透率仅23%/6.5% ,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渗透率仍有极大提升空间,正处于政策推动与快速追赶过程中。
动力电池将随新能源车终端市场增长得到快速发展,据测算到2025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将达到1348GWh ,22-25 年CAGR为 38% 。
此外储能市场方面,东方证券认为,电化学储能资源可得性高、安装灵活、建设周期短,受益于成本下降和技术突破,储能锂电池将随电化学储能市场发展潜能释放获得快速增长。
去库存基本结束,盈利拐点降至
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入去库存周期,一季度后逐渐走向尾声:
经历了21-22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高增,叠加22Q4在国补退出前夕对23年的需求预支,锂电产业链库存水平在2022年末达到历史高点。
进入2023年,受车端传统淡季影响,产业链整体进入去库存周期,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在季度连续上升后,23Q1环比下滑,同时产量与装机量差值环比降低。
主要企业一季报显示,电池、正极、电解液等环节一季度库存水平已有明显回落;各企业月度排产4月以来环比显著改善,反映出产业链去库存逐渐走向尾声。
另一方面,碳酸锂价格止跌转涨,有利于预期修复:
当前碳酸锂价格也已止跌上涨,有望改变全产业链预期,部分环节反向进入成本推涨过程,如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已经出现涨价,前期资产端受损的公司将迎来修复。
产业链普遍排产下滑、持续降价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量价、经营均进入稳定趋好阶段。
盈利分化,头部优势显现
受原材料价格下跌影响,一季度产业链普遍承压,加速了各环节内部分化,同时强化了头部企业的龙头地位:
前期锂电主材集体跌价,除隔膜价格维持相对稳定外,截至4月底,正极、负极、电解液价格相较 2023 年初降幅普遍在 30%以上。
受产品跌价影响,中游材料企业一季报业绩普遍承压,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Q1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0%/32%/73%/29% 29%,与碳酸锂强相关的正极和电解液受高价库存影响利润下滑更为明显。
在行业盈利底部区间,各环节内部企业出现明显分化:二线厂商一方面自身供应与需求均不稳定,量上受到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降价对高成本产能形成的压力更大,部分企业已面临亏损;而头部企业经历多轮产业周期淬炼,凭借成本优势展现出较强盈利韧性,龙头地位进一步强化。
东方证券还表示,经历了2020下半年和2022年下半年的融资高峰后,今年锂电产业链的整体融资节奏将减缓,有助于减轻后续产能扩张压力。同时,中游材料企业在扩产段依旧理性,基本与下游需求匹配,或将缓解产能过剩担忧,未来产业链盈利有望保持稳健。
关键词: